近日,民生银行宣布停售半年及以上期限的大额存单产品。这也是第二家公开宣布停售大额存单的股份制银行。就在上月,招商银行宣布停发三年期、五年期的大额存单产品。
而更多的银行则是“默不作声”,悄悄地降低大额存单利率或者减少甚至停发长期大额存单产品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当下,主动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产品的规模,越来越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大额存单“遇冷”
大额存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但正式被官方认可,是在2015年。当年,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大额存单正式启动发行。
不过,刚发行那几年,因为从利率和流动性上来看,大额存单不如理财产品等高利率产品,而且门槛又较高,20万起存,所以一直不温不火。
但到2018年,随着大额存单的自律约束利率上限进一步放开,p2p频频暴雷、股市投资不佳以及后来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投资者对大额存单的购买热情也高涨起来。
有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大额存单的发行量分别同比增长了95.68%和97.33%,创造了历史最高增长率。截至2019年,大额存单发行机构数量也从最初的9家增加至1197家。
而如今,大额存单似乎成了银行的“烫手山芋”。柒财经在民生银行app上看到,目前该行还在发行的大额存单只有两款,一款为三个月期限,一款为一个月期限,且利率均为1.7%。
而民生银行不是今年第一家宣布停售长期大额存单的银行。今年4月,招商银行就发布公告称已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
而更多的银行则是“默不作声”,悄悄地降低大额存单利率或者减少甚至停发长期大额存单产品数量。
业内人士表示,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当下,主动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产品的规模,越来越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大额存单“遇冷”
大额存单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出现,但正式被官方认可,是在2015年。当年,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大额存单正式启动发行。
不过,刚发行那几年,因为从利率和流动性上来看,大额存单不如理财产品等高利率产品,而且门槛又较高,20万起存,所以一直不温不火。
但到2018年,随着大额存单的自律约束利率上限进一步放开,p2p频频暴雷、股市投资不佳以及后来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投资者对大额存单的购买热情也高涨起来。
有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和2019年一季度大额存单的发行量分别同比增长了95.68%和97.33%,创造了历史最高增长率。截至2019年,大额存单发行机构数量也从最初的9家增加至1197家。
而如今,大额存单似乎成了银行的“烫手山芋”。柒财经在民生银行app上看到,目前该行还在发行的大额存单只有两款,一款为三个月期限,一款为一个月期限,且利率均为1.7%。
而民生银行不是今年第一家宣布停售长期大额存单的银行。今年4月,招商银行就发布公告称已不再新发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额度。
▲民生银行正发售的大额存单。图源/民生银行app
事实上,柒财经注意到,虽然大部分银行没有发布下架或者停售公告,但打开多个不同类型的银行app发现,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要么起存点拔高,要么已经下架,或者额度不够无法购买,而三年以上的大额存单更是“稀缺产品”。
国有大行中,以中国银行为例,5月13日,笔者打开中国银行app看到,其共有7款大额存单在售,3个月一款,6个月一款,年利率分别为1.5%、1.7%;12个月的两款,年华利率均为1.8%;2年的一款,年华利率为1.9%;还有两款利率均为2.35%的3年期大额存单,但已不见5年期限。而且,其中6款已经“额度不足”,仅剩一款存款期限12个月大额存单。
农业银行app上也有7款在售大额存单且多数期限和利率和中国银行的相似,但有一款3年期的大额存单的起点金额竟高达100万元,即对投资者的存款额度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工行app显示,该行目前大额存单的最长存款年限也为3年,而在一个月前,该行还有5年期大额存单。另外,该行两款3年期大额存单中,也有一款要求100万元起存,利率同样为2.35%。
▲工商银行正发售的大额存单。图源/工商银行app
城商行中,明星银行宁波银行app显示,除了三个正在转让的大额存单,没有大额存单在售;南京银行目前只有1年期和2年期的2款大额存单在售。
而且,大额存单的利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像国有大行3年期利率,去年整体为2.9%,目前多为2.35%,股份制银行去年还常见的3年期超过3%的利率的大额存单,如今也不见踪迹。如光大银行去年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3.15%,上月降至2.6%,目前仅有2.55%的在售。
即便曾经被报道高息揽储的一些民营银行,虽然相比上述规模较大的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稍高,但与其自身定存等产品相比,也不见优势。如新网银行,目前仅有3款在售的大额存单,分别为3年期、2年期、1年期,利率分别为2.99%、2.07%、2.10%,且已“额度紧张”,而其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90%,50元起存。
高息存款规模仍将被压降
相比较而言,因为有20万额度起存的要求,对于银行业来说,大额存单吸引的是手头资金相对宽裕的高净值人群,也即优质客户。但为何大额存单从此前的“香饽饽”变成了如今的“烫手山芋”?
这主要与银行面临的息差压力有关。去年以来,主要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和贷款利率下行的影响,银行的净息差不断收窄。
从整个行业来看,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2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截至2023年末,银行净息差下滑至1.69%,跌破1.7%关口。截至2023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仅有一家银行净息差出现上涨,41家银行净息差均出现下滑。
其中,据公开数据,民生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为1.44%,较2022年下滑0.14个百分点。
而通过减少长期债务、降低高息存款产品的规模,以降低负债端成本,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成为多数银行不得不做的选择。这也由此造成了大额存单这样的高息存款产品,不仅日渐稀缺,现存产品中利率也已下调。
除了对大额存单“开刀”,不少银行还祭起另一“稳息差”的利器——对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进行调整,取消自动转存功能,或下架相关产品。
最新宣布这一消息的是交通银行。5月10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将于5月15日终止双利存款(普通版/超享版)业务。自公告执行日起,客户与交通银行签署的双利存款业务协议自动终止。协议终止后,交通银行将不再为客户提供开立双利存款子账户、转存资金存入等服务。
此前,在5月9日,厦门银行宣布,该行“智慧存”单位智能通知存款将于5月14日正式下架,存量业务自动终止,存续中的资金将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5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5月15日下线“日日生金”“智能存款—通知存款”产品,并终止相关业务;光大银行也宣布对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5月15日起停止。
此外还有广发银行、渤海银行、大连农商行、渤海银行以及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多家银行纷纷发布公告,表示将取消通知存款产品的自动转存功能。实际上,在去年,已有多家国有大行和下架了智能通知存款产品或下调了通知存款利率加点上限。
而业内人士介绍,考虑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下一阶段存款利率仍有下行空间,预计下半年将再度迎来存款利率下调。这将进一步推动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减少中长期存款规模的决心。
银行存款产品的变化,也让投资者在紧盯部分中小银行较高利率“大额存单”外,不得不寻找更多的选择。5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前四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7.32万亿元。对比人民银行发布的3月份数据来看,我国4月单月的人民币存款则减少了3.92万亿元。
一些寻求长期稳健的投资者紧盯国债替代“大额存单”。5月10日是2024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凭证式)储蓄国债发行日,根据发行公告,此次财政部发行的两期国债最大发行总额为300亿元,期限分为3年期和5年期,票面年利率分别为2.38%、2.5%,虽然发行期为5月10日至5月19日,但据媒体报道,不少网点“秒没”。
还有很多储户把目光转向理财和保险产品,有数据显示,4月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
▲理财产品开始被热推。图源/杭州银行app
业内人士表示,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综合进行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