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十二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之一的民生银行,连连受到关注。
先是旗下两家分支机构行政处罚,合计罚款300万元。其中一项是涉及对外包机构管理薄弱的问题。
另外,就在该行召开股东大会之际,继泛海集团之后,其另一大股东东方集团传出债务危机——因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东方集团被申请重整,而所涉及的仅仅是70多万工程款。
而此前东方集团还收到上交所的监督工作函,因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16.40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东方集团被要求查明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先是旗下两家分支机构行政处罚,合计罚款300万元。其中一项是涉及对外包机构管理薄弱的问题。
另外,就在该行召开股东大会之际,继泛海集团之后,其另一大股东东方集团传出债务危机——因未能清偿到期债务,东方集团被申请重整,而所涉及的仅仅是70多万工程款。
而此前东方集团还收到上交所的监督工作函,因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16.40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东方集团被要求查明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外包机构管理薄弱被罚70万元
6月21日,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因外包合作机构管理薄弱,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被罚70万元。
柒财经注意到,虽然这并非年内首个银行涉外包机构被罚的案例,如在今年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罚40万元;今年年初,中国银行因九宗罪被罚430万元,其中也涉及外包管理不审慎。但在强监管下,总体上银行面对的这类处罚已少之又少。
而且,就在去年11月,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赣州分中心就因信用卡不当催收被罚款45万元。
金融机构选择将催收、风控等业务外包给合作机构,本质上是为降本增效,让自身更好地专注于本职工作,但在监管对催收愈来愈关注同时,民生银行接连曝出相关问题,反映了其在内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催收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也面临着大洗牌。4月,国内最大的催收机构永雄集团公开发文,称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背后是其179名员工涉嫌违法被带走,催收业务停摆已经近一年。
另一个方面,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银行开始更加重视自营催收。近期,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发布相关招聘公告,集体下场招聘催收领域人才,有的开出的月薪高达2万元。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发布了招聘信息,拟招聘催清收辅助岗,负责信用卡逾期资产管控、整理催收工作档案等工作。
或许这是受今年5月互金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的提示。其中提到,金融从业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应切实履行催收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相关监管要求,重视催收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且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要求。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除因上述问题被罚外,同日,民生银行宁波分行还因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项目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信贷管理不审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被罚230万元。
据财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达7.73万亿元。
这家股东贷款余额达95.99亿元
而且,在遭遇了“泛海系”暴雷的不可承受之轻后,近期,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的另一名股东东方集团也遭遇财务危机。
按东方集团发布的公告,6月25日,因未能清偿东辉公司到期债务75.23万元,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一定重整价值,已被债权人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东方集团表示,将积极支持配合重整相关工作,尽快推动、化解公司存量债务风险,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要知道,东方集团背靠的“东方系”,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去年资产还有750亿,而其实控人张宏伟还是曾经的东北首富,富豪榜上的常客。
所以,一家上市公司被75万元工程款难住,以至于对方要求重整,足够令人匪夷所思。这也足见其经营之艰难。
从业绩上看,据2023年财报,东方集团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46.01%;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15.5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6.37%。
东方集团将亏损原因归咎于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农业健康食品亏损等。而今年第一季度,东方集团录得4.13亿元收入,同比减少近八成;对应的归母净利为1.72亿元,同比增长78.65%。
同时截至2023年末,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1.12%,负债总额达490.28亿元,流动负债为380.3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总额234.07亿元。
实际上,近期东方集团的风波已成连续剧。在被要求重整之前一周的6月18日,东方集团还收到过上交所的监督工作函。因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16.4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东方集团被要求查明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6月19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解释,东方集团财务公司因流动性趋紧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存款大额提取受限,东方集团与实际控制人张宏伟拟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支持东方财务公司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
监管的重锤也随之来临。6月21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东方集团的股价也开始剧烈波动。6月24日,东方集团股票跌破1元/股。截至6月28日收盘,东方集团报0.66元/股,跌9.59%,跌到了其2007年以来股价的最底端。
而据上交所规定,a股上市公司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将可能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
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人士认为,深陷泥沼的东方集团也将对民生银行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早在2000年,东方集团斥资亿元入股民生银行,与刘永好的新希望系和卢志强的泛海系,并称为民生银行的“三大系”。2000年4月底,其实控人张宏伟也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并与前两者一直并列担任副董事长。虽然之后股东之间纵横捭阖,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方集团仍直接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2.92%。
这也是东方集团长期能从民生银行巨额借款的原因,根据民生银行2023年年报,截至当年年底,其来自东方集团的贷款余额达95.99亿元。
所以业内开始为民生银行担心,东方集团作为股东是否有违约的风险?毕竟已有前车之鉴——民生银行此前已起诉时任该行副董事长的卢志强及其所控制的“泛海系”,要求归还借款高达近百亿。
不过,6月26日,民生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张宏伟和刘永好、史玉柱、宋春风、赵鹏等人继续连任董事,且张宏伟继续被选举为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但张宏伟带领的东方集团想快速翻身,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续对民生银行的影响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6月21日,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宁波监管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因外包合作机构管理薄弱,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宁波分中心被罚70万元。
柒财经注意到,虽然这并非年内首个银行涉外包机构被罚的案例,如在今年4月,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因对外包催收机构管理不严被罚40万元;今年年初,中国银行因九宗罪被罚430万元,其中也涉及外包管理不审慎。但在强监管下,总体上银行面对的这类处罚已少之又少。
而且,就在去年11月,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赣州分中心就因信用卡不当催收被罚款45万元。
金融机构选择将催收、风控等业务外包给合作机构,本质上是为降本增效,让自身更好地专注于本职工作,但在监管对催收愈来愈关注同时,民生银行接连曝出相关问题,反映了其在内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催收整个行业来看,目前也面临着大洗牌。4月,国内最大的催收机构永雄集团公开发文,称不再从事具体催收业务,将彻底转型为一家帮助催收行业及催收公司发展的科技服务型公司。背后是其179名员工涉嫌违法被带走,催收业务停摆已经近一年。
另一个方面,近段时间以来,不少银行开始更加重视自营催收。近期,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发布相关招聘公告,集体下场招聘催收领域人才,有的开出的月薪高达2万元。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发布了招聘信息,拟招聘催清收辅助岗,负责信用卡逾期资产管控、整理催收工作档案等工作。
或许这是受今年5月互金协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业务指引》的提示。其中提到,金融从业机构和第三方机构应切实履行催收主体责任,贯彻落实相关监管要求,重视催收团队建设和人员管理,且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第三方催收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检查等要求。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组建专门负责催收业务的部门。
除因上述问题被罚外,同日,民生银行宁波分行还因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项目贷款管理不审慎;信贷资金违规流入限制性领域;信贷管理不审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不到位,被罚230万元。
据财报,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达7.73万亿元。
这家股东贷款余额达95.99亿元
而且,在遭遇了“泛海系”暴雷的不可承受之轻后,近期,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的另一名股东东方集团也遭遇财务危机。
按东方集团发布的公告,6月25日,因未能清偿东辉公司到期债务75.23万元,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一定重整价值,已被债权人黑龙江东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向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东方集团表示,将积极支持配合重整相关工作,尽快推动、化解公司存量债务风险,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要知道,东方集团背靠的“东方系”,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去年资产还有750亿,而其实控人张宏伟还是曾经的东北首富,富豪榜上的常客。
所以,一家上市公司被75万元工程款难住,以至于对方要求重整,足够令人匪夷所思。这也足见其经营之艰难。
从业绩上看,据2023年财报,东方集团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46.01%;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15.5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56.37%。
东方集团将亏损原因归咎于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农业健康食品亏损等。而今年第一季度,东方集团录得4.13亿元收入,同比减少近八成;对应的归母净利为1.72亿元,同比增长78.65%。
同时截至2023年末,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71.12%,负债总额达490.28亿元,流动负债为380.3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总额234.07亿元。
实际上,近期东方集团的风波已成连续剧。在被要求重整之前一周的6月18日,东方集团还收到过上交所的监督工作函。因关联方东方集团财务公司的16.4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情形,东方集团被要求查明相关资金是否被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挪用,是否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6月19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解释,东方集团财务公司因流动性趋紧导致公司及子公司存款大额提取受限,东方集团与实际控制人张宏伟拟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资产处置等方式支持东方财务公司化解流动性资金不足问题。
监管的重锤也随之来临。6月21日,东方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东方集团的股价也开始剧烈波动。6月24日,东方集团股票跌破1元/股。截至6月28日收盘,东方集团报0.66元/股,跌9.59%,跌到了其2007年以来股价的最底端。
而据上交所规定,a股上市公司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将可能面临交易类强制退市。
牵一发而动全身,业内人士认为,深陷泥沼的东方集团也将对民生银行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早在2000年,东方集团斥资亿元入股民生银行,与刘永好的新希望系和卢志强的泛海系,并称为民生银行的“三大系”。2000年4月底,其实控人张宏伟也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并与前两者一直并列担任副董事长。虽然之后股东之间纵横捭阖,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东方集团仍直接持有民生银行的股份2.92%。
这也是东方集团长期能从民生银行巨额借款的原因,根据民生银行2023年年报,截至当年年底,其来自东方集团的贷款余额达95.99亿元。
所以业内开始为民生银行担心,东方集团作为股东是否有违约的风险?毕竟已有前车之鉴——民生银行此前已起诉时任该行副董事长的卢志强及其所控制的“泛海系”,要求归还借款高达近百亿。
不过,6月26日,民生银行发布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张宏伟和刘永好、史玉柱、宋春风、赵鹏等人继续连任董事,且张宏伟继续被选举为民生银行第九届董事会副董事长。
但张宏伟带领的东方集团想快速翻身,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续对民生银行的影响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